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科研育人 > 科研育人|我院李婷婷副教授研究团队举办第四期workshop学术研讨会

科研育人|我院李婷婷副教授研究团队举办第四期workshop学术研讨会

稿件来源:bte365娱乐城 | 作者:ISBF | 发布日期:2018-05-21

       5月11日晚,我院李婷婷副教授研究团队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滨红楼会议室组织了第四期的workshop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持续了两个半小时。李婷婷副教授、17级研究生湛奕武和2016级近十名本科助研共同参与了讨论。
       我院何嘉豪同学分享了对发表在发展经济学领域顶级期刊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上的论文Return migration,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 the brain drain(Christian Dustmanna, Itzhak Fadlon b , Yoram Weiss,2011)的学习心得。他将论文分成了几个部分进行详细展示,分析了论文中的经济模型、公式推导与图像推理,讨论了人才流失与人才增益。文章实际提出了一种可追溯的模式,着重于考虑返回移民的动机。基本的想法是,有些国家是学习中心,在那里劳动者可以更有效地学习技能,其中包括适用于本国的技能。因此,一些移居国外的人能够回国应用他们所学的技能,而那些回国的人拥有的技能相对较高,在本国更受重视。
       首先,文章以动态罗伊模型为基本框架构建了模型的基本公式,设定了衡量人力资本回报率的各个变量——每个工人在制定国家的生产能力、技能的贡献程度以及对技能的熟练程度。假定每个工人拥有不同技能,在不同国家的生产贡献率不同,即劳动技能比较优势存在差异,从而丰富劳动者的选择。本文还定义了人力资本回报率增长率。根据劳动技能的不同特点,以人力资本回报增长率的不同来描述经验型技能、部分可转移型技能和完全转移型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对人才的流动决策进行深入的分析。文章假定劳动者在返回决策时有不同的返回时间点,并因返回时间不同,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各异。劳动者可以基于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决定返回移民的时间点。由于人才外流和人才增益取决于劳动者的移民决策,最终文章得出结论,在人才流动首先会对本国造成影响,导致本国产出减少,并对移民接收国的劳动者造成进一步的影响。
       在场师生对论文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模型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结论进行了重点分析和讨论。17级研究生湛亦武使用白板对模型推导进行了详细解释,为参加研讨会的本科生同学解答了数学计算方面的诸多疑问并帮助其深入理解论文的模型原理。在讨论过程中,李婷婷副教授还针对论文分析进行了建议:英文论文尽可能使用原版英文格式,可以减少一些翻译上的不合理性;介绍论文时需要将基本概念解释透彻;在做理论研究时,建模的过程中对模型的假定应当结合经济现实,注重模型后面的经济学直觉和经济学含义,合理解释模型推导结论。
 
 
撰稿:16级本科经济三班 周懿
 审稿:徐永怡 李丽
                                            编辑:周雨慧
                                           责任编辑:徐永怡